试题说明: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是否涉及到所有知识点,我们正是按照这个原则精选的试题。
用手机浏览效果更佳。
1,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G1期、S期和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
B.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
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
D.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
2,下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S期内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活性较高,处于G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4 h
B.S期应为染色体复制及加倍的时期
C.记忆B细胞所处时期应为G0期
D.M期是染色单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
3,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
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4,图甲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图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不同分裂时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染色体DNA数目关系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细胞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②
B.图甲所示细胞分裂时期核糖体、中心体代谢活跃
C.图丙中与图乙中BC段对应的只有②
D.图丙中引起②→③变化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5,研究表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各种CDK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其中CDK1(CDK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性迅速下降,以顺利完成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
B.CDK1可能与细胞分裂间期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CDK1抑制剂可干扰细胞周期,控制癌细胞的增殖
D.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
答案
1,选D,解析 据图可知,G1期的细胞含有1个中心体,S期和G2期的细胞含有两个中心体,G1期的细胞和G2期的细胞融合,G1期的细胞可以完成中心体的复制,由此推测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可持续存在到G2期,A项正确;G1期和S期的细胞融合,G1期细胞进入S期,完成中心体的复制,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B项正确;根据B项推测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C项正确;S期细胞含有2个中心体,即中心体在S期即复制完毕,D项错误。
2,选B,解析 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长为间期与分裂期用时之和,A项正确;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属于M期,B项错误;记忆B细胞受特定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和分化,可见记忆B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即处于G0期的细胞,C项正确;染色单体出现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在(有丝分裂)后期,这两个时期均属于M期,D项正确。
3,选C,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于图1的C→D段,A正确;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B正确;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表示G1期,对应图1中的A→B段,C错误;图2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D正确。
4,选C,解析 图甲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AB段表示间期中的S期,BC段表示间期中的G2期和分裂期的前、中期,DE段为后、末期。图甲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染色体DNA数目=1∶1。所以图甲所示细胞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①,A项错误;核糖体和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因为染色体和中心体的复制而代谢活跃,B项错误;图丙中引起②→③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项错误。
5,选D,解析 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A正确;CDK1(CDK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性迅速下降,可能与细胞分裂间期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B正确;CDK1抑制剂可干扰细胞周期,控制癌细胞的增殖,C正确;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可能会一直处于分裂间期,不能进入分裂期,D错误。
6,培养某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测量其细胞周期为G1期(DNA合成准备期)10 h、S期(DNA复制期)8 h、G2期(纺锤丝形成准备期)4 h,分裂期2 h。一个细胞的DNA相对含量和细胞数的关系如下左图所示。若在培养液中加入DNA聚合酶抑制剂培养30 h,再更换到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4 h。结果一个细胞的DNA相对量和细胞数的关系最符合 ( )
7,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M期),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下表为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
A.M期细胞至少需要11.5小时后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B.G2期细胞至少需要11.5小时后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C.所有细胞被抑制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都需15小时后
D.所有细胞被抑制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都需22小时后
8,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蛋白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抑制PCNA的合成,细胞不能分裂
B.只有增殖细胞中含有PCNA的基因
C.PCNA经核糖体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D.检测PCNA的浓度变化,可以推测细胞周期的时间
9,图A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低等植物细胞内,中心体倍增发生在乙→甲过程
B.c、d两段都要消耗能量,由葡萄糖直接供给
C.b段发生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D.处于图A中乙→甲时期和图B中a、c时期的细胞均可进行DNA复制
10,在某高等动物细胞Z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经历时间依次为G1期(DNA合成前期)8 h,S期(DNA合成期)6 h,G2期(DNA合成后期)5 h,M期(分裂期)1 h。某DNA合成抑制剂能特异地抑制DNA的合成,对S期以外的细胞无影响,但可以阻止这些细胞进入S期而使其停留在G1/S期交界处,抑制剂解除后所有细胞能继续进行细胞周期运转。将一定数量的细胞Z和一定剂量的抑制剂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洗脱抑制剂,并更换不添加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第二次加入抑制剂培养一定时间后,可使所有的细胞停留在G1/S期交界处,从而实现细胞周期的同步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培养液中处于M期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为10%
B.第一次加入抑制剂处理时间应不小于13 h
C.第一次加入抑制剂处理可使所有细胞处于G1/S期交界处
D.第一次加入的抑制剂洗脱后,应在细胞培养时间大于6 h、小于14 h时第二次加入抑制剂
答案
6,选C,解析:正常情况下的细胞增殖,由于细胞的分裂活动和速度并非同步,有的细胞已经完成DNA复制,但有的细胞正处于DNA复制准备时期,所以会出现题图中的情形。加了DNA聚合酶抑制剂后培养30 h,全部细胞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准备期(准备期只有10 h),所以再转入不含抑制剂的培养基中培养,全部的细胞都进行DNA复制,不会出现相对含量为2的细胞,但由于4 h时间太短,所以很少能完成DNA的复制,DNA相对含量为4的细胞占少数。C正确。
7,选B,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M期细胞至少需要10小时后才能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A项错误;G2期细胞到达G1期和S期的交界处至少需要的时间为1.5+10=11.5(小时),B项正确;若使所有的细胞都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则刚完成DNA复制的细胞需要经过G2、M和G1期,共需要15小时,但并不是所有细胞都需要15小时,故C、D项错误。
8,选B,解析 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S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成,PCNA浓度快速下降,说明PCNA与DNA的复制有关,可能辅助DNA复制,所以抑制PCNA的合成,细胞不能分裂,A项正确;每个细胞都含有PCNA的基因,只有增殖细胞中的PCNA基因才进行表达,B项错误;PCNA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PCNA经核糖体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C项正确;PCNA只有在S期含量最高,所以检测PCNA的含量变化,可以推测细胞周期的时间,D项正确。
9,选B,解析:根据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图A中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图B中ab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在低等植物细胞内,中心体倍增发生在间期,即图A中的乙→甲过程中,A正确;c、d分别表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段都要消耗能量,但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不是葡萄糖,B错误;b段为分裂期,能发生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C正确;DNA复制发生在间期,图A中乙→甲和图B中a、c时期均为分裂间期,能进行DNA复制,D正确。
10,选D,解析:由题干分析可知,实验开始时,培养液中处于M期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可能为5%,A错误;第一次加入抑制剂处理时间应不小于14 h,B错误;第一次加入抑制剂处理可使细胞处于S期或G1/S期交界处,C错误;第一次加入的抑制剂洗脱后,细胞培养时间应至少使处于G1/S期交界处的细胞全部经过S期,即至少需要6 h,而处在S/G2 期交界处的细胞到达下一个细胞周期G1/S期交界处需要14 h,D正确。
1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不同
B.在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相同
C.在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D.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功能相同
12,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2n)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图中1代表囊泡,2代表细胞壁,3代表纺锤丝。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A.图甲细胞中的着丝点分裂导致核DNA分子数目加倍
B.图乙细胞中的结构2是通过结构1与赤道板融合形成的
C.若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将会阻止图丙细胞的继续分裂
D.若用秋水仙素抑制结构3的形成,则图甲细胞中的着丝点不能正常分裂
13,图甲、图乙分别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图丙、图丁分别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和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对应曲线①的CD段,对应曲线②的FG段
B.图乙表示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变化,这一时期曲线①、②有不同的变化
C.图甲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图甲、图乙所示的两种时期
14,如图为某生物正在分裂的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一定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部分结构示意图
B.图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均含有两个DNA分子
C.图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图示细胞正在完成中心体的复制
15,下列是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低温诱导洋葱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
B.经染色后,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多数细胞的染色体
C.洋葱鳞片叶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需撕取两片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设置对照
答案
11,选C,解析: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相同,A错误。在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膜内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裂为两个,B错误。在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高等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C正确。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无直接关系,D错误。
12,选C,解析:核DNA分子数目加倍的原因是DNA复制,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结构2是细胞壁,是由结构1聚集成的细胞板形成的,赤道板不是真实的结构,B错误;若加入DNA合成抑制剂,会使细胞停留在间期,图丙细胞不能继续分裂,C正确; 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丝无关,D错误。
13,选D,解析:图甲表示染色体的复制,核DNA含量加倍,对应曲线①的CD段,对应曲线②的FG段,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但一个细胞中核DNA含量没有减少,B正确;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C正确;在显微镜下不能看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因为材料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
14,选B,解析:图示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能是动物细胞或某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图示细胞具有染色单体,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均含有两个DNA分子,B正确;图示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两组中心粒正在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错误;中心体的复制是在间期进行的,D错误。
15,选C,解析: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对根尖细胞进行固定后细胞即死亡,无法观察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A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大多数处于有丝分裂间期,还没有形成形态可辨的染色体,B错误;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随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常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实验材料,进行自身对照,不需要专门设置对照组,D错误。
16,酒精和盐酸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脂肪鉴定过程中需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洗去浮色
B.绿叶中色素的分离需用到无水乙醇
C.经低温培养的洋葱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酒精和盐酸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17,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变化是( )
A.中心体的移动和纺锤体的形成
B.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C.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D.核膜、核仁的消失和细胞板的形成
18,[不定项]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个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B.细胞中的核DNA含量加倍发生在b~c时期
C.植物细胞中,d~e时期高尔基体的活动加强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a~b时期和c~d时期
19,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都有4条染色体
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单体和染色体均为8条
C.有丝分裂后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可以观察到细胞板
2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进行的是原核细胞的无丝分裂,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B.丙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C.③部位的细胞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D.观察精巢细胞,只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图像
答案
16,选C,解析:脂肪鉴定过程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A错误;常用层析液分离绿叶中的色素,使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B错误;经低温培养的洋葱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进行冲洗,C正确;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作为解离液,主要起解离作用,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D错误。
17,选B,解析:大蒜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错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都可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正确;DNA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核膜、核仁的消失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而细胞板的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
18,选BD,解析: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一定相同,A项错误;细胞中的核DNA含量加倍发生在间期,即b~c时期,B项正确;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a~b时期高尔基体活动加强,C项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前期(c~d时期)和末期(a~b时期),D项正确。
19,选C,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果蝇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在细胞的两极各有8条染色体,A项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为8条,染色单体为16条,B项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C项正确;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会形成细胞板,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不会形成细胞板,D项错误。
20,选C,解析:甲进行的是真核细胞(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A错误;丙细胞为原核细胞,其没有染色体,进行二分裂,B错误;③为根尖分生区,细胞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C正确;精巢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
21,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仅有细胞核与染色体的变化,多种细胞器也参与了分裂过程。下列关于细胞器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所需的全部能量均由线粒体提供
B.分裂间期核糖体上合成了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
C.动物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植物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形成细胞壁
22,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并保持细胞活性
B.培养洋葱根尖时,经常换水可防止烂根
C.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所用的时间比解离短
D.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此区细胞排列紧密,有的正在进行分裂
23,科学家在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时,发现了一种能促使核仁解体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蛋白质可能是一种酶
B.该蛋白质在分裂前期活性较高
C.该蛋白质还可促进染色体解螺旋
D.癌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含量可能较高
24,实验室培养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测得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细胞中丙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
B.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数量最少的是丁
C.正常情况下四种细胞在分裂间期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
D.不同温度下培养以上四种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
25,研究发现,VPS4B(一种蛋白质)能够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在癌细胞培养过程中,下调VPS4B的含量,细胞分裂间期中各时期细胞数目比例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细胞分裂间期各时期细胞数目比例(%)
|
G1期 |
S期 |
G2期 |
对照组 |
51.54 |
33.13 |
15.33 |
下调VPS4B组 |
67.24 |
19.78 |
12.98 |
A.VPS4B的缺失或功能被抑制可导致细胞周期缩短
B.核糖体中合成的VPS4B不需加工即可发挥调控作用
C.下调VPS4B的含量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D.VPS4B可能在S期与G2期的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
21,选A,解析:有丝分裂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但也可由细胞质基质提供,A错误;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是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B正确;动物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正确;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在此过程中有高尔基体参与,D正确。
22,B 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解离液中的盐酸和酒精会杀死细胞,A错误;培养洋葱根尖时,若不经常换水,根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积累对根系生长不利,根部细胞大量死亡,导致烂根,B正确;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漂洗时间约10分钟,解离时间为3~5分钟,故漂洗所用的时间比解离所用的时间长,C错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观察不到细胞正在分裂的动态现象,D错误。
23,C 由题意分析可知,该蛋白质可以促进核仁解体,说明该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可能是一种酶, A正确;核仁的解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故此时该蛋白质的活性较高,B正确;该蛋白质可以促进核仁解体,而核仁解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开始高度螺旋化,因此该蛋白质不能使染色体解螺旋,C错误;该蛋白质与细胞分裂有关,而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癌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含量可能较高,D正确。
24,D 分裂间期持续时间=细胞周期时间×分裂间期所占比例。题中四种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都不知道,因而不能确定哪种细胞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A错误。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可以使细胞最终停留在分裂间期,但是由于不知道细胞总数,故无法确定哪种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的数量最少,B错误。正常情况下四种细胞在分裂间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C错误。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周期,故不同温度下培养以上四种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会发生变化,D正确。
25,C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G1期是DNA合成前期,S期是DNA合成期,G2期是DNA合成后期。由题干及表格信息不能得出VPS4B的缺失或功能被抑制可导致细胞周期缩短,A错误;VPS4B是一种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后需加工才可发挥调控作用,B错误;与对照组相比,下调VPS4B组的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说明下调VPS4B的含量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C正确;综上分析,VPS4B可能在G1期与S期的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错误。
26,[不定项]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图1的CD段
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
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27,某科学家用培养基(其中的T和U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已知蚕豆有丝分裂周期为17.3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b点对应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d点对应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
C.ce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
D.在显微镜下,处于ae段的细胞数目最多
28,如图是高等动物的细胞周期示意图,图1中①~⑥表示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其中③~⑥表示分裂期;图2表示蛋白A、B、D、E在细胞周期中表达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G1期和②时期均可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①时期的细胞中蛋白A含量逐渐增加
B.⑤时期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⑥时期细胞缢裂分为两个细胞
C.蛋白E和蛋白B都能周期性地合成和分解,且功能相同
D.③时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形成染色体,蛋白A可能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答案
26,ABD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图1的CD段,A正确;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B正确;图2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可表示G1期,对应图1中的AB段,C错误;图2中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D正确。
27,B 在b点对应时刻,细胞大量利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说明细胞正大量合成RNA,A正确;d点对应时刻,细胞大量利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说明此时刻细胞内DNA合成的速率最大,不能说明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ce段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不变,C正确;在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长,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D正确。
28,C 本题设立了细胞周期中各种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这一情境,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图中的信息,对具体的生命现象进行预测和解释,体现了科学思维这一核心素养。分析图1、图2可知,G1期表示间期中的DNA复制前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②时期表示间期中的DNA复制后期,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故G1期和②时期均可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①时期表示间期中的DNA复制期,蛋白A在该时期含量逐渐增加,A正确。⑤时期代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故染色体数目加倍;⑥时期代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B正确。蛋白E和蛋白B都能周期性地合成和分解,但在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起作用,参与的生理过程不同,功能也不同,C错误。③时期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形成染色体,②时期细胞已完成DNA复制,而蛋白A在此时含量达到最大,在③时期迅速降低,说明蛋白A可能是组成染色体的蛋白,D正确。
填空题
1,处在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细胞染色体高度螺旋化,通常认为不发生转录过程。研究人员用两种活体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再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荧光激发下的细胞,有了新的发现(结果如下图)。
注:C列是B列图中黑框内的放大图。
(1)DNA与RNA在分子组成上的不同之处是DNA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用蓝色荧光染料对DNA进行染色后,用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培养细胞,使新合成的______专一性地带有绿色荧光标记。
(2)观察发现,视野中的大多数细胞处于A列,说明A列表示的是处于________(时期)的细胞。RNA分布于细胞中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3)在分析实验结果时,需要将不同荧光激发下拍摄的荧光定位细胞图像做叠加处理(图中蓝、绿色荧光叠加),使图像完全重叠,这样处理的目的是确保两图像是同时期的________细胞的观测结果。
(4)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分裂期细胞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转录,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验证上述结论,在培养体系中加入RNA聚合酶抑制剂,D列中的相应实验结果未绘出。若上述结论成立,则在D列中看不到染色体的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某种体外培养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各阶段持续的时间,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细胞周期是指 。
(2)据图可知,一个细胞周期所经历的时期依次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该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长约为 。脱氧核苷酸在 期被大量消耗。
(3)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 。
(4)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 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至少培养 h,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移除DNA合成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 期终点前,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答案
1,(1)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RNA (2)分裂间期; 细胞核和细胞质 (3)同一
(4)能; C-2或B-2(或B-3、C-3)表示的分裂期细胞内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细胞中有RNA的合成 (5)D-2
解析:(1)DNA与RNA的区别在于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实验中,用蓝色荧光染料对DNA进行染色后,用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培养细胞,由于DNA转录时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之一,且不能用于合成DNA,因此使新合成的RNA专一性地带有绿色荧光标记。(2)由题图可知,由于A列具有细胞核,所以A列表示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RNA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有分布。(3)在分析实验结果时,需要将不同荧光激发光下拍摄的荧光定位细胞图像做叠加处理(图中蓝、绿色荧光叠加),使图像完全重叠,这样处理的目的是确保两图像是同时期的同一细胞的观测结果,可证实RNA合成是否发生在染色体DNA位置上。(4)由题图可知,B列或C列无细胞核,表示的是分裂期。C-2或B-2(或B-3、C-3)表示的分裂期细胞内观察到绿色荧光,表明细胞中有RNA的合成。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分裂期细胞能进行转录。(5)由于加入了RNA聚合酶抑制剂,DNA无法转录,因此不会激发出绿色荧光,则D-2中看不到染色体。
2,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1)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分) (2)G1→S→G2→M(2分) 15.3 h S (3)后期 (4)S 7.4 G1(2分)
【解析】 (1)一个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据图可知,一个细胞周期所经历的时期依次是G1→S→G2→M,题述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长约为3.4+7.9+2.8+1.2=15.3(h)。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而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因此脱氧核苷酸在S期被大量消耗。(3)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因此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4)DNA的合成发生在S期,当在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时,DNA合成被抑制,即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若使其余细胞都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则刚完成DNA复制的细胞还需要经过G2、M和G1期,至少需要2.8+1.2+3.4=7.4(h)。若要使所有细胞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则应在所有细胞达到G1期终点之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