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说明: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是否涉及到所有知识点,我们正是按照这个原则精选的试题。
用手机浏览效果更佳。
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A与a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该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性状;反之,则无角为显性性状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性状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性状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性状
2,在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红色牵牛花进行自交,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
A.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B.红色∶粉红色∶白色=3∶2∶1
C.红色∶粉红色∶白色=1∶4∶1
D.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3,安达卢西亚鸡的毛色有蓝色、黑色和白点三种,且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为相关遗传实验研究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黑色鸡和白点鸡都是纯合子
B.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表现型
C.黑色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约有1/3为白点鸡
D.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如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BB或bb
4,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白色三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萝卜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萝卜杂交,F1中红花、白花、紫花的数量比例分别如下图中①②③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花萝卜与红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
B.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白花萝卜
C.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既有红花萝卜,也有白花萝卜
D.可用紫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5,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控制),但雌牛中的杂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现让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牛和无角雌牛杂交,F1中雄牛全表现为有角,雌牛全表现为无角,再让F1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下列有关F2的叙述正确的是
A.F2的有角牛中,雄牛∶雌牛=1∶1;F2的雌牛中,有角∶无角=3∶1
B.若用F2中的无角雄牛和无角雌牛自由交配,则F3中有角牛的概率为1/3
C.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F2无角雌牛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
答案
1,选D,解析 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由于显性基因可能为杂合子或纯合子,故后代中显性个体多于隐性个体;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性状;反之,则无角为显性性状,A正确;由于两个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性状,B正确;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性状,C正确;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无角,不能判断无角为显性性状,因后代个体数太少,亲代测交也有可能为此结果,不能判断显隐性,D错误。
2,选B,解析:(1)因F1粉红色牵牛花自交所得F2中红色∶粉红色∶白色=1∶2∶1,则可知粉红色牵牛花个体为杂合子,假设其基因型为Aa,则红色牵牛花个体基因型为AA(或aa),白色牵牛花个体基因型为aa(或AA)。(2)F2中粉红色个体占2/3,红色个体占1/3,则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3∶2∶1。不完全显性:如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3∶1,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1∶2∶1。
3,选C,解析 根据第3组黑色鸡与白点鸡杂交后代都是蓝色鸡,说明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黑色鸡和白点鸡都是纯合子,A项正确;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基因型,分别为BB、Bb、bb,表现型也有黑色、蓝色和白点三种,B项正确;黑色安达卢西亚鸡都是纯合子,让其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只有黑色安达卢西亚鸡,C项错误;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的基因型为B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BB或bb,D项正确。
4,选C,解析 根据题图中的杂交结果可知,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为纯合子,紫花植株为杂合子。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只有紫花植株。
5,选D,解析 由题干推知,无角为隐性,F1基因型为Aa。F1中的雌雄牛自由交配,F2的雄牛中有角∶无角=3∶1,雌牛中有角∶无角=1∶3,故有角牛中,雄牛∶雌牛=3∶1,A项错误;若用F2中的无角雄牛(aa)和无角雌牛(2/3Aa、1/3aa)自由交配,则F3中有角牛的概率为(2/3)×(1/2)×(1/2)=1/6,B项错误;F2的雌牛中有角∶无角=1∶3,其中无角雌牛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所以无角雌牛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D项正确。
6,多瓦夫兔毛色有黑、灰、黄和白四种,分别由基因PA、PB、PC、PD控制,某兴趣小组为确定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取多只各色纯合个体分别与其他毛色纯合个体杂交,并形成6组杂交组合(不考虑正反交),子代毛色有3组为黑毛,2组为灰毛,1组为黄毛。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PA分别对PB、PC、PD为显性
B.该种群决定毛色的基因型有6种
C.PA、PB、PC、PD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D.基因型为PAPB与PCPD的个体杂交,子代毛色有3种
7,某哺乳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之间共显性(即A1、A2和A3任何两个组合在一起时,各基因均能正常表达),下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
B.背部的皮毛颜色的基因型有6种,其中纯合子有3种
C.背部的皮毛颜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8,一豌豆杂合子(Aa)植物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的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造成的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造成的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有50%的花粉死亡
9,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与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杂交,关于F1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
B.翻翅果蝇占2/3
C.染色体数正常的正常翅果蝇占2/9
D.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
10,兔的毛色黑色(W)与白色(w)是一对相对性状,与性别无关。如图所示两种交配中,亲代兔E、F、P、Q均为纯合子,子代兔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兔G和H的基因型相同
B.兔G与兔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30 ℃环境中成长,其毛色最可能全为黑色
C.兔G与兔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15 ℃环境中成长,最可能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1∶1
D.兔H与兔R交配得到的子代,若子代在30 ℃环境中成长,其毛色最可能全为白色
答案
6,选A,解析 由于杂交子代毛色有3组为黑毛,2组为灰毛,1组为黄毛,所以可判断PA分别对PB、PC、PD为显性,A项正确;该种群决定毛色的基因型有10种,B项错误;PA、PB、PC、PD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属于复等位基因,C项错误;基因型为PAPB与PCPD个体杂交,子代毛色只有黑毛和灰毛共2种,D项错误。
7,选C,解析 由题图可知,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进而控制该动物的毛色,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A项正确;纯合子有A1A1、A2A2、A3A33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3种,B项正确;由题图可知,只要无基因A1就会缺乏酶1,毛色就为白色,所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3A3、A2A2和A2A3三种,而A2A3是杂合子,C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某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雌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三种毛色,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为杂合子,其基因型只能是A2A3,D项正确。
8,选B,解析 该杂合子能产生A∶a=1∶1的雌配子,若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其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2∶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1/2Aa、1/6aa,A项正确;若自交后代AA∶Aa∶aa=2∶2∶1,则可能是显性杂合子和隐性个体都有50%的死亡率造成的,B项错误;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则该杂合子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均为A∶a=2∶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C项正确;
若花粉有50%的死亡,并不影响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所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仍然是1∶2∶1,D项正确。
9,选C,解析 假设翻翅基因用A表示,正常翅基因用a表示,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O,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O,则子代基因型为AO、aO、Aa、OO(致死)。其中AO和Aa为翻翅果蝇,aO为正常翅果蝇,其比例为1∶1∶1,故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1/3,翻翅果蝇占2/3,染色体数正常的翻翅果蝇占1/3,染色体数正常的正常翅果蝇为0,A、B、D项正确,C项错误。
10,选B。解析:由图我们可知,Ww在-15℃下为黑色,在30℃下为白色,因为E、F、P、Q均为纯合子,所以G和H都是Ww,A正确;G和R交配得到子代,相当于测交Ww×ww,结果是Ww和ww相等,如果在30℃环境中成长,毛色均为白色,所以B错误;而如果在-15℃环境中成长,Ww为黑色,ww为白色,比例为1:1,C正确;H与R交配得到的相等数量的Ww和ww,在30℃环境中成长全是白色,D正确。
11,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现让毛腿雌鸡甲、 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数量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12,已知某植物的紫花(A)与红花(a)是一对相对性状,杂合的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1,F1中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1中紫花的基因型有2种 B.F2中的性状分离比为3∶1
C.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 D.F2中红花植株占1/6
13,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为红色,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且雌∶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
A.自交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8∶1
B.自交红褐色∶红色=3∶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1
C.自交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2∶1
D.自交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5
14,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验证其假说是否正确
C.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单倍体育种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
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基于对减数分裂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说
15,某果蝇的长翅、小翅和残翅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1、E2控制,且具有完全显性关系,小翅雌蝇和纯合残翅雄蝇交配,所得F1表现为小翅和长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对E1为显性,E1对E2为显性
B.E、E1、E2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2E2
D.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5种
答案
11,选C,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毛腿雌鸡甲与光腿雄鸡丙交配,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例为1∶1,故基因型组合为Bb×bb,甲的基因型为Bb,丙的基因型为bb;毛腿雌鸡乙与光腿雄鸡丙交配,后代全部是毛腿,故基因型组合为BB×bb,乙的基因型为BB。
12,选B,解析 F1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2,则F1中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3∶2∶1,由此可得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5,红花植株占1/6。
13,选C,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群牛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且雌∶雄=1∶1,则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和2/3,由于Aa的个体雄性为红褐色,雌性为红色,让该群体的牛进行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褐色∶红色=(1/3+2/3×1/4+2/3×1/2×1/2)∶(2/3×1/2×1/2+2/3×1/4)=2∶1;让该群体的牛进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褐色∶红色=(2/3×2/3+2/3×1/3×2×1/2)∶(2/3×1/3×2×1/2+1/3×1/3)=2∶1。
14,选C,解析 F1高茎豌豆自交所得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这是基因分离的结果,A项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推测F1产生配子的数量,B项错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需要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这样可以推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C项正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在杂交和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D项错误。
15,选C,解析 亲本是小翅(E1_)和残翅(E2E2)个体,F1中没有残翅个体,有小翅和长翅个体,可推知亲本小翅雌蝇的基因型是E1E,F1中小翅个体的基因型是E1E2、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是EE2,因此E1对E为显性,E对E2为显性,A项错误;E、E1、E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复等位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分离定律,B项错误;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2E2,C项正确;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E1E1、EE、E2E2、E1E、E1E2、EE2,共6种,D项错误。
16,玉米的某一性状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一对基因B和b控制,杂合子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某一个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F1的基因频率与亲本相比不会发生改变
B.亲本可均为突变型
C.F1中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突变型∶野生型=11∶5
D.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不会发生改变
17,已知某植株的高产与低产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300对亲本均分为2组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高产为显性性状,低产为隐性性状
B.控制高产和低产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甲组高产亲本中杂合个体的比例是1/3
D.甲组中高产亲本个体自交产生的低产子代个体的比例为1/16
18,已知鸡的短腿和正常腿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让短腿鸡自由交配多次,发现每一次产生的后代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2/3短腿、1/3正常腿。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鸡的短腿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B.亲本短腿鸡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正常腿鸡是基因突变所致
C.若群体中短腿鸡与正常腿鸡杂交,后代中短腿鸡约占3/4
D.若后代中短腿鸡和正常腿鸡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短腿鸡占1/2
19,某生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3,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3,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繁殖一代,可得到的结果是 ( )
①如果该生物是果蝇,则子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是AA=1/2,Aa=1/3,aa=1/6
②如果该生物是果蝇,则子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是AA=4/9,Aa=4/9,aa=1/9
③如果该生物是豌豆,则子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是AA=1/2,Aa=1/3,aa=1/6
④如果该生物是豌豆,则子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是AA=4/9,Aa=4/9,aa=1/9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如图为鼠的毛色的遗传图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1号和2号的基因型相同,3号和6号的基因型相同
B.F1的结果表明发生了性状分离
C.4号一定是杂合子,3号一定是纯合子
D.7号与4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答案
16,选D,解析 F1中没有个体被淘汰,所以F1的基因频率与亲本相比不会发生改变,A项正确;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玉米群体中有杂合子,而杂合子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所以亲本可均为突变型,B项正确;F1中的杂合子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B:b=1:1,所以自交后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突变性:野生型=(1/4+2/4×7/8):(2/4×1/8+1/4)=11:5,C正确;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但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
17,选C,解析 由分析可知,高产为显性性状,低产为隐性性状,A项正确;
遗传信息储存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中,控制高产和低产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项正确;甲组实验,高产与低产杂交,后代高产:低产=7:1,说明高产亲本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假设控制该性状基因为A和a,那么甲组实验中子代低产个体占1/8(1/2×1/4),说明亲本杂合个体的比例是1/4,C错误;由C可知,甲组高产亲本中纯合个体AA占3/4,杂合个体Aa占1/4,因此自交出现低产个体aa的概率为1/4×1/4=1/16,D正确。
18,选D,解析 根据分析,鸡的短腿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A项错误;
亲本短腿鸡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正常腿鸡是性状分离所致,B项错误;假设鸡的短腿、正常腿是由等位基因A、a控制,则群体中短腿鸡(Aa)与正常腿鸡(aa)杂交,后代中短腿鸡约占1/2,C项错误;若后代中短腿鸡(Aa)和正常腿鸡(aa)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短腿鸡占1/2,D项正确。
19,选C,解析:如果该生物是果蝇,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果蝇随机交配一代,由题意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则子代果蝇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2/3)×(2/3)=4/9,Aa的基因型频率是2×(1/3)×(2/3)=4/9,aa的基因型频率是(1/3)×(1/3)=1/9。因此,①错误,②正确。如果该生物是豌豆,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豌豆自交一代,AA×AA→AA,概率为1/3;Aa×Aa→1/4AA、1/2Aa、1/4aa,AA的概率为(2/3)×(1/4)=1/6,Aa的概率为(2/3)×(1/2)=1/3,aa的概率为(2/3)×(1/4)=1/6。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为1/6+1/3=1/2,Aa的基因型频率为1/3,aa的基因型频率为1/6。因此,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即C正确。
20,选D,解析:假设用A和a表示控制小鼠的毛色的基因,由1号(黑)×2号(黑)→3号(白)可知,白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则1号和2号的基因型为Aa,3号的基因型为aa;由4号(黑)×5号(黑)→6号(白)可知,4号和5号的基因型均为Aa,6号的基因型为aa,7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1号和2号的基因型相同,3号和6号的基因型相同,A正确;F1的结果表明发生了性状分离,B正确;4号的基因型为Aa,3号的基因型为aa,C正确;7号与4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错误。
21,某哺乳动物的毛色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m(黄色)、An(黑色)、a(白色)控制(Am对An和a为显性,An对a为显性),某一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基因型为AmAn与Ama的个体杂交得到F1,F1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F1自由交配得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哺乳动物的毛色对应的基因型有6种
B.F1产生的雄配子中Am的概率为1/6
C.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黑色∶白色=4∶3∶1
D.F2中出现白色个体与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有关
22,[多选]某哺乳动物的毛色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1(黄色)、A2(黑色)、A3(白色)控制(A1对A2、A3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某一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基因型为A1A2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1A3的个体交配得到F1,F1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哺乳动物中复等位基因的存在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B.该哺乳动物的群体中,基因型为A1A1的个体不能存活
C.F1中黄色个体与黑色个体交配,后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为1/8
D.F1中个体自由交配所得F2中黄色∶黑色∶白色=5∶3∶1
答案
21,选C,解析:基因型为AmAn与Ama的个体杂交,F1的基因型为AmAm、Ama、AmAn、Ana,而F1中黄色∶黑色=2∶1,结合题干信息“某一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可推知AmAm纯合致死,因此该哺乳动物的毛色对应的基因型为5种,即AmAn、Ama、AnAn、Ana、aa,A项错误;F1个体的基因型为Ama、AmAn、Ana,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都为Am∶An∶a=1∶1∶1,即雄配子中Am的概率为1/3,B项错误;F1自由交配,F2中致死(1AmAm)∶黄色(2AmAn、2Ama)∶黑色(1AnAn、2Ana)∶白色(1aa)=1∶4∶3∶1,故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黑色∶白色=4∶3∶1,C项正确;复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项错误。
22,ABC 本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明确复等位基因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其对应的表现型,并根据题图信息分析出致死的基因型,体现了科学思维这一核心素养。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A正确;基因型为A1A2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1A3的个体交配,理论上F1的基因型为A1A1、A1A3、A1A2、A2A3,而图中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黑色=2∶1,结合某一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推知A1基因纯合致死,B正确;F1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2A1A3、1/2A1A2,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2A3,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F1中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致死(1/9A1A1)∶黄色(2/9A1A2、2/9A1A3)∶黑色(1/9A2A2、2/9A2A3)∶白色(1/9A3A3)=1∶4∶3∶1,故F2的实际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黑色∶白色=4∶3∶1,D错误。
填空题
1,如图是白化病的系谱图,分析以下问题。
(1)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
(2)10号个体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
2,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子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1)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果预测: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3,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两个家系中不同遗传病的表现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____性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____性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的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
方案一:
(1)实验方法: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首先让纯种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②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现象。
(3)实验预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F1中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方案二:
(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②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的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3)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的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5,孔雀鱼原产于南美洲,现已作为观赏鱼引入世界各国。在人工培育下,孔雀鱼产生了许多品系,其中蓝尾品系中浅蓝尾、深蓝尾和紫尾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深蓝尾为显性性状。科研人员选用深蓝尾和紫尾孔雀鱼做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深蓝尾对紫尾是 (填“完全显性”或“不完全显性”),若F2中浅蓝尾孔雀鱼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中,深蓝尾个体占 。
(2)浅蓝尾与深蓝尾孔雀鱼仅从颜色上不容易区分,若想仅凭尾的颜色来确定某蓝尾孔雀鱼的尾色,需通过 实验,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则该蓝尾孔雀鱼的尾色为浅蓝色。
(3)研究发现B基因存在时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一半失去活性,对雌配子无影响,则F1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答案
1,答案:(1)1/6 (2)3/5
解析:(1)7号是2/3的Aa,8号就是Aa,所以结果是2/3×1/4=1/6。(2)7号为1/3的AA和2/3的Aa,所以7号产生的配子为(2A,a),8号的配子为(A,a),其结果是:2AA,3Aa,aa,因为10号不患病,因此10是Aa的概率是3/5。
2,答案 (1)实验步骤:①让该只雄蝇与正常纯种雌蝇杂交得F1
②F1互相交配(或F1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得F2
③统计F2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2中雌雄蝇比例)
(2)结果预测:①F2中雄蝇占1/3(或F2中雌∶雄=2∶1)
②F2中雄蝇占的比例介于1/3至1/2之间(或F2中雌∶雄在1∶1~2∶1之间)
③F2中雄蝇占1/2(或F2中雌∶雄=1∶1)
3,答案:(1)显; 5号个体和6号个体均为患者,而其子代9号个体表现正常 (2)隐; 7号个体和8号个体均为正常,而其子代11号个体表现为患者(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1)图甲中5号个体和6号个体均为患者,而其子代9号个体表现正常,则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2)图乙中7号个体和8号个体均为正常,而其子代11号个体表现为患者,则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
4,答案:方案一(1)侧交法;(3)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型且比例为1∶1
(4)测交中的糯稻为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即粳稻和糯稻,可知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M和m
方案二(1)花粉鉴定法 (3)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4)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含基因M的配子(遇碘液呈蓝黑色)和含基因m的配子(遇碘液呈红褐色)
5,答案:(1)不完全显性 1/4 (2)测交 浅蓝尾:紫尾=1:1 (3)深蓝尾:浅蓝尾:紫尾=2:3:1
解析:(1)由遗传图解可知,F1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深蓝尾:浅蓝尾:紫尾=1:2:1,则F1的基因型为Bb,F1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1:2:1,因此深蓝尾对紫尾是不完全显性,相关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浅蓝尾个体(Bb)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深蓝尾(BB)、浅蓝尾(Bb)、紫尾(bb)分别占1/4、1/2、1/4。因此,F2中浅蓝尾孔雀鱼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中,深蓝尾个体占1/4。(2)通过测交实验可以区分基因型BB、Bb,如果该蓝尾孔雀鱼的基因型是Bb,则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1:1,即浅蓝尾:紫尾=1:1,如果该蓝尾孔雀鱼的基因型是BB,则测交后代的基因型都是Bb,都表现为浅蓝尾。(3)由题意知,浅蓝尾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1:1,雄性个体产生的具有受精能力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2: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2:3:1,即深蓝尾:浅蓝尾:紫尾=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