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说明: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是否涉及到所有知识点,我们正是按照这个原则精选的试题。
用手机浏览效果更佳。
1,下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图中物质c为[H],它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C.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ATP
D.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
2,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的强度大于A点有氧呼吸的强度
C.为延长水果保存的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3,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 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
C.50 h后,30 ℃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 ℃和15 ℃慢,是因为温度高使酶活性降低
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
4,下列生产措施或生活中所涉及的细胞呼吸有关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慢跑,可避免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乏力
B.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的过程中,pH发生变化是其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C.无氧环境中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存
D.作物种子储藏前需要干燥,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呼吸
5,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的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
B.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不变,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
答案
1,选D,解析 题图中①②过程为无氧呼吸,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a、b、c、d、e分别表示丙酮酸、CO2、[H]、O2、酒精,D项正确;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A项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产生[H],B项错误;①②过程表示无氧呼吸,其中e为酒精,C项错误。
2,选B,解析 由于有氧呼吸吸收的O2量与释放的CO2量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O2,释放CO2,所以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1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大于1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弱,无氧呼吸越强,A错误;B点氧气浓度大于A点,所以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B正确;C点是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最低氧分压,不是细胞呼吸最弱时的氧分压,若要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不能将氧分压调至C点,C错误;C点不是有氧呼吸氧气的饱和点,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会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D错误。
3,选B,解析 果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项错误;50 h后,30 ℃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是由于此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较高,有氧呼吸已将O2消耗殆尽,以后仅进行无氧呼吸,故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B项正确、C项错误;由于酶具有最适温度,若超过最适温度,有氧呼吸速率会降低,D项错误。
4,选C,解析 提倡慢跑,可避免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乏力,A正确;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的过程中,pH发生变化是其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B正确;无氧环境中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不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存,C错误;作物种子储藏前需要干燥,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5,选D,解析 甲组实验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CO2,有氧呼吸过程消耗O2,产生的CO2被NaOH吸收,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A正确;乙组实验装置中无NaOH吸收CO2,气体的变化是O2减少量与CO2的生成量的综合,因此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时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B正确;甲组右管液面升高,说明细胞呼吸消耗O2,进行有氧呼吸,乙组不变,说明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消耗量,因此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甲组右管液面不变,说明微生物不消耗O2,即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下降,说明有CO2的释放,因此微生物进行酒精发酵,不是乳酸发酵,D错误。
6,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肌纤维的细胞呼吸起点都是葡萄糖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丙酮酸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阶段
7,下图表示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酵母菌发酵实验的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集气管中的气体全部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B.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
C.可在发酵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产生
D.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少
8,如图表示的是马铃薯块茎在气温多变的一天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O2抑制了无氧呼吸
B.b点时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可能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bc段细胞呼吸增强的唯一原因是O2量增加
D.a点时马铃薯块茎吸收O2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相等
9,如图表示不同条件下植物细胞吸收或外渗离子的情况。在正常条件下处于低盐溶液的根吸收离子W时,初始几分钟(图示中的a段)离子W的流入很快,这是因为起初离子W流入的是细胞壁而没有通过膜进入细胞质。此后离子W以恒定的速率持续流入根细胞。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中的植物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离子W
B.曲线1中c段离子W外渗迅速的原因是外渗的离子W主要是来自细胞壁,而不是来自细胞内部
C.曲线2中限制代谢作用的条件包括缺氧、低温或存在呼吸抑制剂等
D.曲线2中初始一段时间离子W吸收速率受到的影响较小,之后的吸收速率仍大于0
10,利用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和乳酸菌均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发酵初期乳酸菌建立了明显的菌种优势
C.前6天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引起
D.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增殖
答案
6,选D,解析 两种肌纤维的细胞呼吸起点都是葡萄糖,A正确;由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因此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B正确;由于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C正确;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阶段,D错误。
7,选D,解析 由于发酵瓶没有装满培养液,因此其内有氧气,酵母菌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集气管中的气体产生于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A错误;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小部分储存于ATP中,B错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因此不可以在发酵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产生,应该取出部分发酵液在试管中检测,C错误;发酵的开始阶段,由于营养物质充足,酵母菌数量增长快,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积累及种内斗争,使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D正确。
8,选D,解析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两点:一是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无CO2产生,即图中CO2完全是由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是本题中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除O2外还有温度。曲线ab段下降与无氧呼吸无直接关系,可能是气温降低抑制了有氧呼吸;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c段细胞呼吸增强的原因还可能是气温升高。
9,选D,解析 由题意可知,吸收离子W过程中需要能量,故吸收离子W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依题干信息,离子W起初流入的是细胞壁而没有通过膜进入细胞质,故外渗时也是先从细胞壁出来,B正确;曲线2中限制代谢作用的条件是通过影响细胞呼吸来影响离子W的主动吸收,C正确;由于纵坐标表示的是吸收离子W的量,曲线2之后的一段时间植物细胞吸收离子W的量呈水平状态,说明此时细胞对离子W的吸收速率为0,D错误。
10,选A,解析 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错误;根据曲线图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可知,发酵初期乳酸菌远多于酵母菌,所以乳酸菌成为了明显的优势菌种,B正确;结合曲线图分析,前6天,由于乳酸菌远多于酵母菌,其产生的乳酸会降低培养液的pH,C正确;由于整个发酵过程都是在无氧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中期,酵母菌明显增多,酵母菌增多只能是通过无氧呼吸增殖,D正确。
11,在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测得西瓜种子萌发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消耗量之比分别是10:0、8:3、3:2、1:1。底物均是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条件下,呼吸产物除二氧化碳外还有酒精
B.乙条件下,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1:5
C.丙条件下,西瓜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
D.丁条件下,无氧呼吸程度最弱,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
1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剧烈运动时,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无氧呼吸
B.包扎伤口选用消毒的透气纱布,以防止厌氧菌大量繁殖
C.盆栽植物应及时松土,否则土壤板结会影响根系生长
D.稻田需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13,如图是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自变量是氧浓度,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
B.在氧气浓度为a或d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都只有一种
C.在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
D.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时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
14,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a是CO2,都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B.试剂甲是重铬酸钾,现象Z为橙色变为灰绿色
C.等量的葡萄糖在条件Y下产生的能量多于在条件X下产生的能量
D.O2与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反应生成物质b
15,提倡有氧运动的目的之一是避免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如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水平和O2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段只进行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cd段只进行无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大于O2的消耗量
C.无氧呼吸只产生少量ATP,因为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ATP
答案
11,选C,解析:据题干信息分析,甲条件下,测得西瓜种子萌发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消耗量之比是10:0,说明该条件下不消耗氧气,由此推断甲条件下西瓜种子萌发时只进行无氧呼吸,且西瓜种子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乙条件下,测得西瓜种子萌发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消耗量之比是8:3,说明该条件下西瓜种子萌发时消耗氧气,且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由此推断乙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再根据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分析,乙条件下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是3,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是8-3=5,由此计算出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产酒精的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3/6):(5/2)=1:5,B正确。从题干所给条件无法推出丙条件下西瓜种子消耗的葡萄糖量最少,C错误。丁条件下,西瓜种子萌发时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D正确。
12,选A,解析:剧烈运动时,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同时伴随有部分细胞的无氧呼吸发生,A错误;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营造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菌的繁殖,B正确;盆栽时及时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避免无氧呼吸烂根,同时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C正确;稻田需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的有氧呼吸,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而变黑腐烂,D正确。
13,选C,解析:实验自变量是氧气浓度,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A正确;在氧气浓度为a时,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产生量,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为d时,只有二氧化碳的生成,没有酒精的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在氧气浓度为c时,产生的酒精为10 mol,故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为10 mol,则有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为20-10=10 (mol),由此计算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1:x=2:10,x=5,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1:y=6:10,y=5/3,由此推出,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5÷5/3=3倍,C错误;实验结果表明,随氧气浓度增加,产生酒精减少,说明有氧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D正确。
14,选A,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质a为CO2,物质b为H2O,图中条件X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而条件Y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溶液变成灰绿色,B正确;在条件X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而在条件Y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等量的葡萄糖在条件Y下产生的能量多于在条件X下产生的能量,C正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O2与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反应生成物质b(水),D正确。
15,选D,解析:ab段血液中乳酸含量没有增加,说明细胞进行的是有氧呼吸,bc段和cd段中既有O2的消耗,也有乳酸的产生,说明这两个阶段肌肉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因此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等于O2的消耗量,B错误。无氧呼吸过程是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未被释放出来,所以只产生少量ATP,C错误。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P,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D正确。
16,如图甲为某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萌发过程中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种子萌发初期以有氧呼吸为主
B.干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C.A点时萌发的种子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图乙两条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
17,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底物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甲 乙
A.甲图中O2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O2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乙图中的CD段
C.乙图中C点时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D.甲图中O2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1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的呼吸方式及其产物,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甲 乙 丙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B.乙装置中的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1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实验时间/min |
有色液滴移动距离/mm |
10 |
0 |
15 |
32.5 |
20 |
65 |
25 |
100 |
30 |
130 |
35 |
162.5 |
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有色液滴将向右移动
B.在20~30 min内,O2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 mm3/min
C.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
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20,[不定项]植物在天气变冷的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性逐渐增强。如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据图判断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组织的含水量下降,这可能与根系的吸水量减少有关
B.天气变冷过程中,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C.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负相关
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
16,选B,解析:分析图乙,图中显示种子萌发初期释放的CO2的量明显大于吸收的O2的量,说明种子萌发初期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以无氧呼吸为主,A错误。分析图甲,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干重先减少后增加,由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长出幼叶之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有机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干重减少;而推测干重“后增加”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形成了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刚开始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所以干重仍然减少,随着光合速率的增加,到达A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点之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株干重增加,可见萌发的种子并不是A点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C错误。图乙两条曲线相交时,表明吸收的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的量,说明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17,选B,解析:甲图中O2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项正确;甲图中O2浓度为b时,CO2释放量远大于O2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于乙图中的AC区段上的某点,B项错误;乙图中C点时,该植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C项正确;甲图中O2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项正确。
18,选B,解析:甲装置中有温度计,可以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乙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如果有色液滴移动说明进行了有氧呼吸,也可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错误;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测是否有CO2产生,C正确;为排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且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外界温度、气压等)对实验的影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
19,选B,解析:装置中x若为NaOH溶液,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试管中因O2的消耗而导致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液滴向左移动,A错误。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可用来表示果蝇幼虫呼吸作用O2的消耗量,在20~30 min内,O2的平均吸收速率为[(130-65)×1]/10 (mm3/min),即6.5 mm3/min,B正确。果蝇幼虫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会导致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变化,C错误。增加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果蝇幼虫呼吸作用以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自变量应是果蝇幼虫的死活,其他实验条件不变,D错误。
20,ABD 随着温度降低,植物的吸水量减少可能与根系吸水量减少有关,A正确;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弱,故自由水含量下降是呼吸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B正确;随着温度降低,结合水含量相对增多,自由水含量相对减少,植物抗寒性增强,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正相关,C错误;随着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D正确。
21,不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会存在一定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内的细胞器均无膜结构,真核细胞内的细胞器均有膜结构
B.胰岛A细胞内无胰岛素基因,胰岛B细胞内无胰高血糖素基因
C.乳酸菌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细胞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D.大肠杆菌细胞内无细胞核,有些成熟的真核细胞内也无细胞核
22,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作为体液调节因子
C.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D.肝糖原中的能量通过肝细胞的呼吸作用逐步释放出来
23,细胞呼吸的呼吸熵为同一时间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的比值,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培养条件适宜,据此作出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测得的酵母菌呼吸熵为1,则混合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若测得酵母菌呼吸熵大于1,则混合液中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根据放出的气体是否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若一定时间内测得CO2产生量为15 mol,酒精产生量为6 mol,可推测消耗的葡萄糖中有2/3用于有氧呼吸
24,[不定项]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保持活性应将提取出的线粒体置于生理盐水中保存
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CO2产生
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气的消耗量加大
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可改变其耗氧速率
25,如图是植物根尖细胞中发生的某生理活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中有丙酮酸的生成并伴随能量的释放
B.图中ATP中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
C.随着O2浓度的增大,此生理活动不断增强
D.如果O2用18O标记,则只有H2O被标记,CO2不会被标记
答案
21,选D,解析: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和中心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都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B错误;乳酸菌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细胞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D正确。
22,选A,解析: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故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的CO2只能来自有氧呼吸,A错误;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如可以使呼吸频率发生改变,激素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B正确;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C正确;肝糖原中的能量可通过肝细胞的呼吸作用逐步释放出来,D正确。
23,选D,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而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也会产生CO2,因此若酵母菌的呼吸熵为1,其只进行有氧呼吸,若酵母菌的呼吸熵大于1,说明其产生的CO2量多于消耗的O2量,多出的部分由无氧呼吸产生,A、B正确。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因此根据其细胞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情况无法判断其呼吸类型,C正确。一定时间内酒精产生量为6 mol,说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也为6 mol,这样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5-6=9(mol),故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9/6=1.5(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6/2=3(mol),由此可知,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3用于有氧呼吸,D错误。
24,选AD,解析:为保持活性应将提取出的线粒体置于生理盐水中保存,A正确;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能发生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过程,前者产生的是丙酮酸和[H],后者产生的是乳酸,两个过程都没有CO2产生,B错误;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因此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不会产生氧气的消耗量加大的情况,C错误;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可以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因此可改变其耗氧速率,D正确。
25,选A,解析:图示过程可表示根尖细胞的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并释放出能量,A正确。图中ATP中的能量来源于化学能,B错误。在一定范围内增加O2浓度有利于有氧呼吸的进行,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由于受呼吸酶数量等因素的限制,即使再增加O2浓度,有氧呼吸速率也不会增加,C错误。O2中的氧原子用18O标记后,18O2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入水中,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中水又是反应物之一,产物有CO2,故水中的18O可进入CO2中,D错误。
26,早春开花植物——雪滴花,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远高于其他细胞,但ATP的生成量却远低于其他细胞。据此推知,雪滴花的花序细胞( )
A.依靠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供能
B.比其他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低
C.比其他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低
D.呼吸释放的热能比其他细胞多
27,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酵母菌发面做馒头时,酵母菌的呼吸产物CO2受热膨胀可使馒头蓬松
B.高等生物保留部分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C.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避免供氧不足,从而避免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D.鲜荔枝在无O2、保持干燥和无乙烯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28,某小组欲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是否均能产生CO2,提供的实验装置如图,且每套均有数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可以是③①②
B.该实验的观测指标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
C.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为④②
D.还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作本实验的检验试剂
29,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装置中的有色液滴不可能右移
B.如果甲装置中的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有色液滴左移
C.乙装置有色液滴最终会与实验开始的位置相同
D.乙装置有色液滴不动,则其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30,下列有关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葡萄糖不能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
C.无氧呼吸过程不产生[H]
D.有氧呼吸只有第三阶段产生ATP
答案
26,选D,解析:雪滴花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明显大于其他细胞,说明花序细胞呼吸速率较高,而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热能,生成大量ATP,但是花序细胞ATP的生成量明显低于其他细胞,说明其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比其他细胞多,D正确。
27,选D,解析:做馒头时常加入一些酵母菌,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受热膨胀可使馒头蓬松,A正确;高等生物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也保留了部分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其在缺氧环境中进行无氧呼吸来补充能量,有利于其对不良环境的适应,B正确;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避免供氧不足,避免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C正确;在无氧条件下,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较强,荔枝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对荔枝细胞有毒害作用,故在无O2、保持干燥和无乙烯环境中保存鲜荔枝并不能延长保鲜时间,D错误。
28,D 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有干扰,欲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否产生CO2,可将空气通过③装置,使空气中的CO2被吸收,除去CO2的空气通过①装置中的长管为酵母菌有氧呼吸提供O2,短管是气体进入②装置的通道,A项正确;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是否均能产生CO2,再结合题图可知,观测指标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B项正确;④装置可为酵母菌细胞呼吸提供无氧环境,④装置中的玻璃管是气体进入②装置的通道,C项正确;CO2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是用来检测酒精的,D项错误。
29,选C,解析:因为甲中有NaOH溶液,所以该装置中酵母菌产生的CO2全部被吸收,所以该装置中的有色液滴不可能右移,A项正确;只要甲装置中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则其中的O2含量会减少,有色液滴一定左移,B项正确;乙装置中的氧气最终要耗尽,因此最后阶段一定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吸收O2但可以产生CO2,所以有色液滴的最终位置不会与实验开始时的相同,C项错误;乙装置中有清水,清水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如果有色液滴不动,说明其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项正确。
30,选A,解析: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A正确。葡萄糖可以作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底物,B错误。人体细胞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可以产生[H],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形成乳酸,C错误。人体细胞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只是在有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均产生少量的ATP,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ATP,D错误。
31,人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保持体内温度的相对恒定(37 ℃左右)。科学家研究发现,实际上线粒体的温度比正常体温高10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所有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
B.线粒体中的热量来自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C.线粒体中含有四种核苷酸
D.线粒体产热不能直接来自葡萄糖
32,研究人员发现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体内存在如下代谢过程。据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③均能产生大量的ATP
B.过程①、②、③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酒精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被排出肌细胞
D.乳酸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不产生[H]
3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花生种子入库前晒干是为了降低结合水含量,减弱细胞呼吸
D.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透气,从而利于细胞呼吸
3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其中N表示葡萄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均需要酶催化才能正常进行
B.成熟红细胞通过③、④获取能量
C.①的发生需要mRNA、tRNA、rRNA共同参与
D.③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②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35,某人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消耗的葡萄糖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下列关于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均产生了[H]
B.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C.人体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
D.无氧呼吸过程中的能量除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外,还有一部分储存在乳酸中
答案
31,选D,解析:硝化细菌等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线粒体中的热量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B错误;线粒体中含有DNA和RNA,因此含有8种核苷酸,C错误;线粒体内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葡萄糖需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线粒体产热不能直接来自葡萄糖,D正确。
32,选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①为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③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为酒精;过程①、②、③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图中能产生ATP的过程只有①、②,③过程不释放能量,没有ATP产生,A错误;据分析可知:过程①、②、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 酒精为小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被排出肌细胞,C错误;据图无法判断乳酸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中是否会产生[H],D错误。
33,选D,解析: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A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B错误;花生种子晒干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减弱,C错误;土壤板结会造成土壤中含氧量少,不利于根部进行细胞呼吸,及时松土可利于细胞呼吸,D正确。
34,选D,解析:①表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②、③表示有氧呼吸过程,③、④表示无氧呼吸过程,不管是蛋白质合成过程还是细胞呼吸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A正确;③、④表示无氧呼吸过程,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因此,成熟红细胞通过③、④获取能量,B正确;①表示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其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mRNA、tRNA、rRNA等的参与,C正确;③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两过程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
35,选B,解析: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H];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能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A正确。乳酸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才产生CO2,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即整个过程中产生的 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错误。人体内只有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才产生CO2,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正确。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乳酸中,D正确。
36,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或体积)之比叫作呼吸熵,如图表示玉米种子萌发时呼吸熵的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第10~20 d中呼吸熵逐渐降低,呼吸底物可能还有脂肪
B.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根据呼吸熵的大小可推断出呼吸底物
C.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比玉米种子的呼吸熵高
D.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也会影响呼吸熵的变化
37,[不定项]将四组生理状态相同的神经肌肉标本(离体的青蛙坐骨神经及其支配的腓肠肌),分别浸润在含相同且适宜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以相同的电流分别刺激四组标本的神经,检测肌肉收缩的力量,各组标本所处条件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培养瓶中 的气体 |
温度(℃) |
肌肉收缩 的力量 |
1组 |
空气 |
25 |
+++++ |
2组 |
空气 |
5 |
++ |
3组 |
氮气 |
25 |
++ |
4组 |
氮气 |
5 |
+ |
注:+越多表示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A.理论上分析四组实验的神经肌肉标本都会有二氧化碳产生
B.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提供ATP的量不同
C.第4组与第3组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温度对线粒体内呼吸作用相关酶的影响较大
D.第3组比第1组肌肉收缩力量小与肌肉细胞Na+内流减少有关
38,某同学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将少量的酵母菌混入适量的面粉中加水揉成光滑面团后,均等分装在2个洁净的塑料袋中,一个塑料袋中充满空气(甲组),另一个塑料袋中则排净空气(乙组),扎紧袋口后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观察20~30 mi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
B.该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C.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也会产生酒精
D.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
39,将酵母菌充分研磨,取一部分离心后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未离心的匀浆分别装入A、B、C和D、E、F六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将其中A、B、C三支试管放置于有氧条件下,D、E、F三支试管放置于无氧条件下,均保温一段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砖红色最深的是B和E
B.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的是D和F
C.能够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只有C
D.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溶液变成黄色的有A、C、D、E
40,研究发现,当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0%以下时,缺氧的组织细胞就可能癌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的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癌细胞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由此分析,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①缺氧环境会导致癌细胞的产生 ②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要多 ③癌细胞的线粒体可能存在功能障碍 ④有氧条件下,癌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仍然很高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36,选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玉米种子萌发时间的增加,细胞呼吸熵逐渐减小,当超过一定时间范围,细胞呼吸熵逐渐增大。由于糖类和脂肪中C、H、O的比例不同,脂肪中的碳氢比例高,若呼吸熵小于1,说明除葡萄糖外,呼吸底物可能还有脂肪,A正确;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的呼吸熵等于1,而脂肪的呼吸熵小于1,所以根据呼吸熵的数值可推断呼吸底物,B正确; 花生中主要能源物质是脂肪,玉米种子中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而脂肪中C、H比例比同等质量糖类高,因此同等质量的花生与玉米种子萌发时的耗氧量不同,其中花生萌发时耗氧量高,同等质量的花生种子比玉米种子的呼吸熵低,C错误;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会影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强度,因而也会影响呼吸熵的变化,D正确。
37,ACD 分析实验设置,实验的自变量有培养瓶中气体种类和温度,因变量为肌肉收缩的力量,因此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结论。第3组和第4组实验中加的是氮气,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没有二氧化碳的生成,A错误;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提供的ATP的量不同,B正确;氮气环境中肌肉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第4组与第3组肌肉收缩力量差异体现的是温度对无氧呼吸相关酶的影响,C错误;第3组进行的是无氧呼吸,第1组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其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与细胞呼吸提供的ATP多少有关,D错误。
38,选B,解析:甲组塑料袋中充满空气,其中的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能产生水,因此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A正确;该实验为对比实验,甲组和乙组相互对照,B错误;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中氧气会被消耗完,酵母菌会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酒精,C正确;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D正确。
39,选D,解析:由题意可知,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砖红色最深的是含葡萄糖量最多的,B和E含有线粒体,不含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故二者中砖红色最深,A正确;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能出现由橙色变成灰绿色的是含有酒精的试管,即D和F,B正确;能够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只有C,C正确;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溶液变成黄色的是含有CO2的试管,即C、D、F,D错误。
40,选D,解析:根据题干中信息“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0%以下时,缺氧的组织细胞就可能癌变”,说明缺氧环境可能会导致癌细胞的产生;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与有氧呼吸比较,无氧呼吸产生相同数量的ATP需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因此,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要多;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说明癌细胞的线粒体可能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有氧条件下,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仍然很高。
41,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德国科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种动物部分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此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肝细胞 |
肾皮质 细胞 |
平滑肌 细胞 |
心肌 细胞 |
动物冬眠时 的肝细胞 |
950 个 |
400 个 |
260 个 |
12 500 个 |
1 350 个 |
A.该种动物冬眠时与正常情况相比较,其能量代谢的水平高,消耗能量多
B.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水平高,消耗的能量多
C.正常情况下,肝细胞消耗的能量比平滑肌细胞多
D.冬眠时肝脏代谢加强,需能量多
42,在北方,很多农村人家都有把冬菜储存在地窖的习惯。像白菜、萝卜、马铃薯、大葱,这些可是冬天里餐桌上的“常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冬菜储存在地窖是利用其低温、低氧、湿度适宜的环境,将蔬菜细胞呼吸降到最低,同时又能保鲜
B.进入地窖之前要进行通风处理,是为了减少里面的二氧化碳,以免出现窒息
C.白菜细胞中既存在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也存在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D.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可能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有关
答案
41,选A,解析:该种动物冬眠时,肝脏的代谢功能加强,将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分解供能,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得整个生物体的代谢水平较正常情况降低,仅由表中该种动物冬眠状态下的肝细胞的线粒体数量,不能推知整个生物个体代谢水平的高低,A项错误;心脏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的含量非常高,能量代谢的水平高,消耗的能量多,B项正确;肝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多于平滑肌细胞的,说明在正常情况下,肝细胞消耗的能量比平滑肌细胞多,C项正确;冬眠时肝脏代谢加强,需能量多,D项正确。
42,选D,解析:地窖中为低温、低氧、湿度适宜的环境,低温、低氧环境不利于蔬菜细胞的呼吸,而湿度适宜的环境有利于蔬菜保鲜,A正确。地窖中氧气含量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若不经通风就进入地窖,很容易因缺氧而发生窒息,B正确。白菜细胞中既存在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存在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物为乳酸,所以其储藏不当可能会出现酸味,C正确、D错误。
填空题
1,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变化过程。
(1)种子能否正常萌发,除了与 等外界因素有关,还受到种子是否具有生活力等内部因素制约。常用TTC法测定种子的生活力,其原理是有生活力的种子能够进行细胞呼吸,在细胞呼吸中底物经脱氢酶催化所释放的氢可以将无色的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还原为红色的三苯甲腙,使种胚被染为红色。死亡的种子由于没有 ,TTC不能被还原为三苯甲腙,种胚不被染成红色。
(2)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的氧气的去向是 。
(3)种子萌发时的吸水过程和细胞呼吸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如图),图中曲线1表示种子吸水过程的变化,曲线2表示CO2的释放变化,曲线3表示O2的吸收变化。在胚根长出前,CO2的释放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O2的吸收量,胚根长出后,O2的消耗量则大大增加。这说明种子萌发初期的细胞呼吸主要是 。在胚根长出后,细胞呼吸速率迅速增加,因为胚根突破种皮后, ,且新的呼吸作用相关酶和线粒体已大量形成。
2,草莓果实含有多种有机物且含水量高,深受人们的喜爱。为延长草莓果实的保鲜时间,某生物小组探究了不同储藏温度对草莓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如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根据CO2使 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间长短,检测呼吸强度,但不能用是否产生CO2作为判断草莓果实细胞呼吸类型的指标,理由是 。
(2)研究表明,一定范围内随储藏温度的升高,单位时间内草莓果实的鲜重下降加快,原因是 。
(3)依据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推断草莓果实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原因是 。
(4)根据细胞呼吸的原理,请你提出有利于草莓果实保鲜的条件: (答出两条即可)。
1,答案:(1)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2分) 细胞呼吸(1分) (2)在线粒体内膜上与[H](NADH)结合形成水(2分) (3)大于(1分) 无氧呼吸(1分) 氧气供应得到改善(合理即可,2分)
【解析】 (1)种子萌发通常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等外界条件,此外,种子能否正常萌发还受到种子是否具有生活力等内部因素制约。由于细胞呼吸中底物经脱氢酶催化所释放的氢可以将无色的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还原为红色的三苯甲腙,使种胚被染为红色,而死亡的种子由于没有呼吸作用,底物无法被脱氢酶催化产生氢,故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的三苯甲腙,种胚不能被染成红色。(2)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的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吸收的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上与[H](NADH)结合形成水。(3)由图可知,在胚根长出前,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种子萌发初期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当胚根突破种皮后,氧气供应得到改善,且新的呼吸作用相关酶和线粒体已大量形成,有氧呼吸速率增加。
2,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1)溴麝香草酚蓝(1分) 草莓果实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 (2)一定范围内随储藏温度的升高,单位时间内草莓果实细胞的呼吸强度增强,从而使其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水分散失增多,鲜重下降加快(3分) (3)不能(1分) 实验结果中未出现峰值 (4)低温、低氧等(答出两条即可)
【解析】 (1)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O2浓度不同,变色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另外,草莓果实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O2,故不能根据是否产生CO2来判断草莓果实的细胞呼吸类型。(2)一定范围内随储藏温度的升高,草莓果实细胞的呼吸强度增强,从而使其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水分散失增多,因此其鲜重下降加快。(3)在图示曲线中,随着温度升高,草莓果实细胞呼吸强度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实验结果中未出现峰值,因此无法推断草莓果实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最适温度。(4)根据题图中曲线可知,低温时草莓果实细胞呼吸强度较弱,另外在低氧环境下细胞呼吸强度也较弱,因此,低温、低氧等条件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草莓果实的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