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未来之路和基本概念

在结束本章关于测量衰老的内容时,我们需要强调生物医学研究发生的重大转变,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生物衰老学。PMI及其对个人的关注,将为衰老的含义带来新的定义,以及测量个人和人群衰老速率的新方法。精密医学将使得生物医学研究出现方向性转变,这一转变只有两个历史意义上的平等:一个是100年前随着细菌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的,另一个是60年前DNA结构被阐明时出现的。这两个历史性事件使得生物医学研究的根本性变化,不仅使平均寿命在短短50年内翻了一番,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和文化,这种改变的方式仍在探讨之中。我们预计精确医学将对健康和社会产生类似的影响。

基本概念

  • 传统上,生物衰老学家将时间的流逝作为衡量年龄相关变化的标准单位。然而,我们很难确定在选定的时间点看到的可能与时间相关的差异是否对生物衰老有任何意义,而且往往会产生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 由于我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差异,生物衰老的速度是高度个性化的。
  • 内在衰老率反映了个体的基因型,可以相当准确地测量。外在衰老率是环境与基因型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表型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很难测量。
  • 导致表现型的基因表达调控也可能受到表观遗传效应的影响。
  • 个体表现型之间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表现型对个体来说变得越来越独特。
  • 最近的研究表明,衰老速度的轨迹可能是在胎儿和早期生命发育期间确定的。
  • 横断面调查比较了不同年龄组在单个时间点的平均值。由于内在变异性、队列效应和选择性死亡率等因素,横断面研究的精确度有限。
  • 纵向研究表明,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功能衰退的速度和时间变化很大。

纵向研究也表明,与年龄相关的生理衰退与时间呈非线性关系。

  • 精准医学倡议和标准化生物标志物测试程序的开发将把衰老研究带入一个可以单独预测衰老率的时代。
  • 生物衰老学家可以通过计算死亡率来估计特定人群的衰老率。
  • 生命表中的数据既可以近似当前的死亡概率,也可以近似特定年龄的死亡率(qx)和个人的预期寿命(ex)。
  • Gompertz死亡率函数m(t)=q x e G(t)描述了种群的死亡率。
  • 不同环境条件对死亡率有影响的种群之间死亡率的比较必须包括与年龄无关的死亡率。
  • 由于种群规模、初始死亡率和最大寿命的差异,通过计算死亡率倍增时间(MRDT=ln 2/G),可以部分的降低由于使用了Gompertz分析进行物种间比较而产生的困难。
  • 存活曲线是一段时间内存活率的图形表示,当生命表的构建和死亡率分析不可行时,可以用来估计种群的衰老速率。
  • 目前的数据表明,在许多人群中,在接近寿命结束时,存活率略有增加,这表明晚期死亡率可能会降低。
  • 老年学家除了使用死亡率外,还使用残疾率或功能丧失率来更好地理解人口老龄化。依赖于时间的功能丧失为老年学家提供了一个标志,表明人口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而不仅仅是在生命结束时,都在老龄化。
  • 科学医学正在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方法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确医学发展。患者的整体健康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其方式是针对每个人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