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

真核细胞通过一系列有序的事件而分裂,称作细胞周期。本部分我们简要回顾细胞周期的基础,下一部分我们学习控制细胞周期的机制。

4.1.1 细胞周期包含四个时期加一个间期

真核细胞周期分四个时期,如下图所示:G1期,S期(合成期),G2期和M期。一个额外的时期,G0期,表明细胞已经退出周期。G1,S和G2期统称为间期。正常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大部分寿命是在G1期度过的。

图4.1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含四个时期:G1,S期,G2(这三者统称为间期)和M期。G0期表明细胞已经退出周期。

 

在G1期,细胞为DNA复制做准备,此时酶以及其它的有关染色体复制的蛋白质浓度会上升。G1期也作为一个检查点,用以决定DNA复制的条件是否最佳。S期是DNA复制时期。G2期与G1期相似, 准备下一阶段需要的蛋白质。并决定细胞是否进入下一阶段。M期是最后一个时期,细胞一分为二。处于G0期的细胞保持代谢活性但已离开细胞分裂周期。

4.1.2 DNA复制发生于S期

在细胞分裂之前DNA必须被复制。复制过程发生于细胞的S期。真核细胞的DNA较长,线性,双螺旋,存在于染色体中(线粒体和叶绿体里面也有DNA,但不是染色体,译者注)。DNA双链靠氢键相连,氢键吸引力较弱,但数量众多就变得较强。因此,复制时想要拆开双链需要很多能量,单个酶促反应很难搞定。不过真核细胞已经解决了这个能量问题,它把这个分离过程分成几千份单独的反应,在DNA上某点开始复制,叫做复制起始点(图4.2)。这个复制起始点包含几个A–T碱基对序列(A–T 之间的结合力弱于G–C)。

 图4.2 为S期的DNA复制做准备。(1)其实识别复合体(ORCs)在G1期附着到双链DNA的复制起始点上。 (2)激酶磷酸化ORC蛋白质,引起复合体的分解并分开DNA双链。(3)分离的DNA双链在复制起始点形成复制叉。

 

双链DNA聚集特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叫做起始识别复合体(ORCs)。ORCs与双链DNA的结合标志着G1期的结束和S期的开始。ORCs中蛋白质的磷酸化引起这个复合体的解离并引起双链DNA在复制起始点开始分离。此时DNA准备复制。

4.1.3 细胞分裂发生于M期

一旦G期的细胞分裂调控蛋白接收到正确的胞内信号,细胞就进入M期并将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M期分为六个阶段(图4.3)。 前五个阶段传统意义上称作有丝分裂。最后一个阶段是胞质分裂,在此阶段细胞一分为二。前期,中心体分开,移向细胞核两级并形成纺锤体。当中心体离开时,纺锤体开始变大,一种称作凝缩蛋白(Condensin)的蛋白质复合体开始压缩染色体,下一步,核膜开始解体,纺锤丝在前中期开始附着于姐妹染色单体上。

图4.3 M期的六个阶段。(1) 前期:两个中心体分离,纺锤体变大。(2) 前中期:核膜解体,纺锤丝附着于着丝点上。(3) 中期:姐妹染色单体排列于纺锤体的赤道板上,纺锤体开始收缩。(4)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染色体并移向两极。(5) 末期:细胞中部形成一个收缩环,在两套染色体组外均形成一个新的核膜。(6) 胞质分裂期:收缩环收缩形成两个新细胞。

 

前期和前中期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分离的最后准备工作发生于中期,此时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上,也就是纺锤体两极的中间。同时,纺锤体两极开始了一场拔河比赛,分别把姐妹染色单体拉向它们。真正的染色体分离发生于后期,此时后期促进因子(APC)释放蛋白水解酶分解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着丝点。着丝点分裂使得两色体分开并移向两极。下一阶段是末期,核膜在染色体周围重新出现。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并开始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

最后一个阶段是细胞质分裂,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骨骼肌里面也发现有收缩蛋白)组成的收缩环形成与细胞中间。收缩环使细胞中部凹陷,垂直于纺锤体。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产生明显的收缩力,使细胞收缩并分成两个细胞。每一个新形成的细胞包含一整套染色体和细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