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
基因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农牧业、医药卫生和食品工业等方面,展示出广阔的前景。
基因工程在农牧业方面的应用
基因工程在农牧业中的应用发展迅速。1996-201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一百多倍,从1.7×106hm2发展到1898×108hm2(图3-9)。据2016年世界范围的统计数据表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使化学杀虫剂施用量减少了8.2%,作物产量增加了6.6×108t,增加经济收益近1.3万亿元。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的种植面积占相关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都超过了90%。2017年,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八位,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棉花和番木瓜。
在转基因动物方面,近些年几乎每年都有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报道,有些成果正在进入实用化和商业化开发的阶段。2015年11月,第一种用于食用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大西洋鲑(俗称“三文鱼”)在美国获得批准上市。
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改良动植物品种、提高作物和畜产品的产量等方面。
转基因抗虫植物 从某些生物中分离出具有抗虫功能的基因,将它导入作物中培育出具有抗虫性的作物,是目前防治作物虫害的一种发展趋势。已问世的转基因抗虫植物有转基因抗虫棉花、玉米、大豆、水稻(图3-10)和马铃薯等。
转基因抗病植物 许多栽培作物由于自身缺少抗病基因,因此用常规育种的方法很难培育出抗病的新品种。科学家将来源于某些病毒、真菌等的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中,培育出了转基因抗病植物,如转基因抗病毒甜椒(图3-11)、番木瓜和烟草等。
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 杂草常常危害农业生产,而大多数除草剂不仅能杀死田间杂草,还会损伤作物,导致作物减产。将降解或抵抗某种除草剂的基因导入作物,可以培育出抗除草剂的作物品种。这样在喷洒除草剂时,田间杂草会被杀死而作物不会受到损伤。目前已经获得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图3-12)、大豆(图3-13)、油菜和甜菜等。
改良植物的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植物的营养价值、观赏价值等,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良这些品质。例如,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可以提高这种氨基酸的含量,科学家培育的某种转基因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比对照高30%。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与植物花青素代谢相关的基因导入矮牵牛中,使它呈现出自然界没有的颜色变异,大大提高了它的观赏价值(图3-14)。
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 由于外源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可以使转基因动物生长得更快,因此科学家将这类基因导入动物体内,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例如,我国科学家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在同等养殖条件下,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率比非转基因鲤鱼提高了42%~115%(图3-15)。
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有些人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牛奶中的乳糖,食用牛奶后会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这称为乳糖不耐受。我国约有1/3的成年人对乳糖不耐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使获得的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乳糖的含量大大降低,而其他营养成分不受影响。
基因工程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
对微生物或动植物的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它们能够生产药物,是目前基因工程取得实际应用成果非常多的领域。这些药物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和激素等,它们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人类肿瘤、心血管疾病、传染病、糖尿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等。我国生产的重组人干扰素、血小板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基因工程药物均已投放市场(图3-16)。
资料卡 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干扰病毒复制作用的糖蛋白,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此外,干扰素对治疗乳腺癌、淋巴癌、多发骨髓瘤和某些白血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传统生产干扰素的方法是从人血液中的白细胞内提取,每300L血液只能提取出1mg干扰素。1980-1982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从大肠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了干扰素,从1kg培养物中可以得到20~40mg干扰素。1993年,我国批准生产重组人干扰素α-1b,它是我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等。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让哺乳动物批量生产药物。科学家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中特异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元件重组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由这个受精卵发育成的转基因动物在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所需要的药物,这称为乳腺生物反应器或乳房生物反应器。目前,科学家已经在牛、山羊等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中,获得了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生长激素和α-抗胰蛋白酶等重要的医药产品。
基因工程技术还可能使建立移植器官工厂的设想成为现实。目前,人体移植器官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此,人们不得不把目光移向寻求可替代的移植器官。由于猪的内脏构造、大小、血管分布与人的极为相似,而且与灵长类动物相比,猪体内隐藏的、可导致人类疾病的病毒要少得多,是否可以用猪的器官来解决人类器官移植的来源问题呢?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难题是免疫排斥。目前,科学家正尝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猪的器官进行改造,采用的方法是在器官供体的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或设法除去抗原决定基因,然后再结合克隆技术,培育出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猪器官。
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菌除了可以生产药物,还能生产食品工业用酶、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例如,阿斯巴甜是一种普遍使用的甜味剂,主要由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形成,这两种氨基酸就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实现大规模生产。
奶酪是一种被广泛食用的发酵奶制品。大多数奶酪的生产需要使用凝乳酶来凝聚固化奶中的蛋白质。传统的制备凝乳酶的方法是通过杀死未断奶的小牛,然后将它的第四胃的黏膜取出来进行提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饮食需求的变化,单纯依靠宰杀小牛来获得凝乳酶的方法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于是,科学家将编码牛凝乳酶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黑曲霉或酵母菌的基因组中,再通过工业发酵批量生产凝乳酶。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凝乳酶已于1990年投入市场,截至2008年,它已占据市场份额的80%以上。
加工转化糖浆需要的淀粉酶,加工烘烤食品要用到的脂酶等也都可以通过构建基因工程菌,然后用发酵技术大量生产。相比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酶,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工业用酶的纯度更高,而且它的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生产效率较高。
基因工程使人们更容易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动植物品种,获得很多过去难以得到的生物制品,甚至还能培育出可以降解多种污染物的“超级细菌”来处理环境污染,利用经过基因改造的微生物来生产能源……未来,期待基因工程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